弟子规网 欢迎您!

亲有过该如何做?

发布时间:2023-10-01

《弟子规》中讲道:“亲有过,谏使更;怡吾色,柔吾声。谏不入,悦复谏;号泣随,挞无怨。”意思就是说:如果父母有了过错,做子女的一定要规劝他们改正错误。在规劝父母的时候,子女应该做到和颜悦色,声调也要柔和。而如果父母亲不肯采纳的话,就在他们高兴的时候再去劝谏他们。在劝谏父母的时候,应该诚心地恳请他们改正,并且由于伤心而痛哭流涕、悲伤呜咽。而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因为生气而责打自己的话,也不应该怨恨父母。

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

古时候,有位叫乐羊子的人在外求学,在此期间,他的妻子在家里操持家务,还要照顾年迈的婆婆。有一天,邻居家的鸡误入乐羊子家的院子,乐羊子的母亲见状,就把鸡捉住了,杀掉之后做成了菜。到吃饭时,乐羊子的妻子对着鸡暗自落泪,婆婆好生奇怪,就问她为什么要哭。乐羊子妻说:“我难过是因为我们家里实在太穷了,连一个像样的菜都没有,所以还要杀掉别人家的鸡来果腹。”婆婆听到这里,顿觉羞愧难当,于是把鸡倒掉不肯再吃了。可以看出,乐羊子的妻子是个聪明睿智又知书达理的女人。她知道非礼勿动的道理,并且在婆婆有过失时把道理委婉曲折地讲给她听,既让婆婆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,又保存了婆婆作为一个长辈的体面,可谓一举两得。试想一下,如果乐羊子的妻子看见婆婆吃别人家的鸡就大为光火,顿时破口大骂:“你怎么吃别人的东西,我的脸都被你丢尽了!“此话一出,一场婆媳大战恐怕就在所难免了。

弟子规:亲有过谏使更,要劝说父母做出改变总共分几步_悦复

曾子曾经问孔子:“如果要敬爱父母,让他们过得安逸快乐,就要一切都听从父母的吗?”孔子听后惊叹地回答:“怎么可以这么说呢!天子有七位敢于直言的大臣,那么天子虽然偶尔犯错,但也不至于亡国;诸侯有五位直言的大臣,即便有过错,也不会失掉他的国家;大夫若是有三位敢于直言的部下,就不会令自己的家族覆灭;士人若有诤友在身旁,他的名誉就不会受损;同样,做父母的,若是有敢于披露他缺点的子女,他就不会陷于不义之中。如果子女都不能劝谏父母的话,怎么称得上是孝道呢!”

如此我们可以得知,父母有错,子女须规劝。一味地顺从并不代表对父母的孝顺。在劝谏父母时要注意语气和态度,要注意在温情的家庭氛围中让父母改正错误。《礼记》中说:“父母有过,谏而不逆。”父母有了过错,子女就进行劝谏,但是在劝谏的时候要针对错误而不是针对父母本人,态度委婉谦恭,不可对父母显露鄙夷的心态。否则这就是亲情关系被撕裂的开始,一旦这样的事情发生,你的家庭关系就不会再那么和谐了。我们和父母的血缘亲情是无论何时,以何种原因都不该被扯断的。

当然,当我们尽了自己最大努力之后,也无法使得父母回心转意,那么就由着他们去吧,只要不是什么原则上的大错误,一些生活上的琐碎事情,就按父母的心愿去办也未尝不可,只要结局无伤大碍即可。我们要多想想父母的优点,多想想他们曾经经历的艰辛和不易,这样的话,我们的心情就会平静下来,也不会再对父母产生嫌恶和怨恨之心了,这样才能真正地去爱他们。而这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爱,才是为人子女应尽的职责,也是一个幸福家庭的源泉。

 






上一条:郯子鹿乳感动天

下一条:汉明帝尊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