弟子规网 欢迎您!

孝悌信爱

发布时间:2023-03-18

       莲花心田--弟子规夏令营报名 链接 >>>>

      对待父母要讲究一个“孝”字,那么,对待其他的长者呢?比如自己的伯父伯母,邻居家的叔叔阿姨、大妈大爷,学校里的老师等这些也是我们的长辈呢?《弟子规》告诉我们的原则就是一个“敬”字。《弟子规》是这样表述的:

1. 或 饮 食,或 坐 走, 长 者 先 ,幼 者 后。

2. 长 呼 人,即 代 叫, 人 不 在,己 即 到。

3. 称 尊 长,勿 呼 名, 对 尊 长, 勿 见 能。

4. 长 者 立,幼 勿 坐 ,长 者 坐 ,命 乃 坐。

5. 路 遇 长,疾 趋 揖 ,长 无 言, 退 恭 立。

       把《弟子规》这五条的表述概括一下,其所蕴含的对待长者的正确做法就是一个“敬”字。就家庭教育来讲,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,在这一点上如果能用《弟子规》的这五条去教育孩子,相信孩子定会成长为一个尊老、敬老的人,定会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。

       兄弟相处,年幼时,无利害瓜葛,基本上还能相安无事,互帮互助。可是,一旦长大成人,成家立业,则经常会因为分家的问题、赡养父母的问题、钱财问题等破口大骂,甚至大打出手。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,根本原因还是幼时的家庭教育中没有兄弟相处这方面的教育。兄弟之间应该如何相处方符合人伦道德呢?《弟子规》是这样要求的:

1. 兄 道 友,弟 道 恭, 兄 弟 睦 ,孝 在 中。

2. 财 物 轻, 怨 何 生, 言 语 忍,忿 自 泯。

       分析一下,兄弟相处,应遵循这么三个原则:

1. 兄要友,弟要恭。即做兄长的对弟弟要友爱,要关爱,要有个做兄长的风范;做弟弟的对兄长要恭敬、要尊敬,要有个做弟弟的样子。只有这样,兄弟到任何时候才会和睦相处。

2. 兄弟之间不要把钱财看得太重,这样,怨恨又会从哪儿产生呢?

3. 言语口舌之间,当思“忍”字当头,不可一味逞能使气,这样做,只会使兄弟之间产生仇怨。在这一点上,《朱子家训》中有这样几句话很值得记取:“轻听发言,安知非人之谮诉,当忍耐三思。因事而争,焉知非我之不是,须平心暗想。”

       现实生活中,我们除了要与父母、与长辈、与兄弟交往之外,我们还得与周围的人、与同事、与同学、与朋友等交往,而且,这后一个方面的交往,同前面已经谈到的那几个方面的交往相比,会更加频繁、更加普遍。那么,在与这几类人交往的时候,我们当秉持什么样的信念呢?《弟子规》告诉我们,秉持一个“信”字。原文是这样表述的:

1. 凡 出 言 ,信 为 先, 诈 与 妄 ,奚 可 焉。

2. 话 说 多,不 如 少 ,惟 其 是, 勿 佞 巧。

3. 见 未 真, 勿 轻 言 ,知 未 的 ,勿 轻 传。

4. 事 非 宜, 勿 轻 诺, 苟 轻 诺 ,进 退 错。

       把这几句话分析一下,作为一个人,出言讲话,要以诚信为先,不可欺妄,不可欺诈,不可巧舌如簧;事情的真实性还不确定,不可随便乱说,不可随便传布;没有把握的事情,不可随便答应别人。总之一句话,不论是出言讲话,还是对待别人,均应恪守一个“信”字。对此,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,一定要将这种品德作为家庭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认真对待。

       作为一个人,立身处世,除了要恪守前边谈到的那几点外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,这就是待人待物要有爱心。《弟子规》原文是这样说的:“凡 是 人, 皆 须 爱, 天 同 覆 ,地 同 载”。把《弟子规》的这四句话分析一下,就是:只要是天覆地载的人,我们均须施以爱心。可以说,《弟子规》这里表达的这种思想,其实就是儒家倡导的“仁爱”思想、“博爱”思想,就是儒家追求的天下大同的思想。应该说,这种思想就是到现在也不过时,也需要大力提倡。

 莲花心田--弟子规夏令营报名 链接 >>>>








上一条:弟子规中孝道教育的紧迫性

下一条:汉明帝尊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