弟子规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规则
发布时间:2023-03-18
学校的任务是将《弟子规》的养成教育思想系统化,具体化,全面落实到学习的课程中,长期的对学生的道德品行进行教育。我们在运用《弟子规》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应遵循以下原则:
1、辩证性
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思想同时存在着积极和负面的影响,我们必须抛弃传统文化中小计的负面因素,继承和发扬其优秀和积极的成分。用一个很简单的事例来说,教室地面上的垃圾问题。通常情况下,老师看见地上有垃圾,都会习惯性地叫学生去捡。学生听到老师的要求会立即执行,但如果老师不提醒的话,学生很少会主动做到这一点。怎样才能让学生自觉地做到这些呢?《弟子规》已经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,当老师率先捡起第一片垃圾的时候,学生们都在用眼睛看;当老师捡起第二片垃圾的时候,已有部分学生动手去捡了;当老师捡起第三片、第四片垃圾的时候,教室的地面也已焕然一新了。
2、有序性
凡事不可操之过急,以免物极必反。根据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,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出发,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传统文化的美德教育活动中来,亲身体验和领悟到传统美德教育的魅力所在,使之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,进而成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。例如,我班有一名有不良行为习惯的男同学,我用《弟子规》中的“借人物,须名求。倘不问,即为偷。”来教导他,让他明白“偷”与“借”的区别。
|